购物 0

This product was successfully added to cart!

View Shopping Cart

亚硝酸钠

亚硝酸钠

USD$0.00

品牌商品推荐

更多 >>
  • 3-氯环丁烷羧酸甲酯

  • 三氟甲磺酸镨

  • 2-(2-氨基-4-苯基噻唑-5-基)乙酸

  • 格列苯脲杂质A

  • 5-氟喹啉-8-硼酸

  • 匙羹藤酸I

商品详情

客户评价



?亚硝酸钠名称


















中文名

亚硝酸钠
英文名

sodium nitrite
中文别名


生物素.维生素B7




|



亚硝酸根离子




|



亞硝酸根標準液



英文别名
更多








?亚硝酸钠物理化学性质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密度 1.29?g/mL?at 25?°C
沸点 320 °C
熔点 271?°C(lit.)
分子式 NNaO2
分子量 68.995
精确质量 68.982674
PSA 52.49000
LogP 0.25060
外观性状 白色至灰白色粉末
储存条件

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、干燥、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,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库温不超过30℃,相对湿度不超过75%。包装要求密封,不可与空气接触。应与还原剂、活性金属粉末、酸类、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露物。

稳定性

1.有氧化性,与有机物接触能燃烧和爆炸,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过氧化氮和氧化氮的气体。

2.易潮解,在空气中可被氧化成硝酸钠。本品是食品添加剂中急性毒性较强的物质之一,摄入大剂量的亚硝酸钠,可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输氧能力,造成身体组织缺氧,直至死亡。

3.吸湿性很强。常温下在空气中氧化极为缓慢,加热至320℃以上分解释放出氮气、氧气、一氧化氮,最终生成氧化钠。与有机物接触易燃烧和爆炸。晶体亚硝酸钠在160~162℃间有一转化点,此时膨胀性,导电性、比热和压电性等物理性质均发生变化。易溶于水和液氨,其水溶液呈碱性(PH=9)。微溶于无水乙醇、甲醇、乙醚。露置于空气中缓慢氧化成硝酸钠。加热到320 ℃以上分解放出氧气、氧化氮,最终生成氧化钠。与有机物接触易燃烧和爆炸。有毒!

4.易吸水,应保存于干燥密封的容器中,在空气中亚硝酸盐很容易被氧气氧化。NaNO2溶液很不稳定,不能长时间保存。NaNO2遇酸会形成弱酸,并产生棕色气体N2O3。亚硝酸钠有毒,不能用口尝。

5.NaNO2遇到不同的无机酸或羧酸会产生HNO2,在大多数的有机合成中,NaNO2都是以不稳定的HNO2形式参与反应的,而涉及到HNO2的反应通常很复杂,因为在溶液中还存在N2O3、ON+等。包括NOX、RNH2在内的一系列化合物都能发生重氮化和亚硝基化反应。

与氨及相关物质的反应 通常情况下,NaNO2的HCl溶液与氨反应能很快进行,而且多数下能定量反应。对伯胺而言,反应产生重氮离子中间体,然后消除一分子的N2形成碳正离子,再进一步与亲电试剂反应。

而当分子中存在多个亲核官能团时,所形成的重氮基团则可能继续反应,在NaNO2作用下,伯胺首先形成重氮盐,然后与仲胺发生关环反应。

C-亚硝化反应 烷烃的中心碳一般不发生亚硝化反应,除非连有酰基、芳酰基、羰基、羧基、硝基、氰基、亚氨基或苯基等吸电子基团。一般的产物是亚硝胺或肟,硝基的邻位碳在NaNO2作用下生成肟 (式3)。式4则是碳原子部位发生亚硝化,产物为亚硝胺。

用NaNO2的HCl溶液对酚进行亚硝化会得到相应的亚硝基化合物。例如,苯酚一般生成4-亚硝基苯酚,同时会有少量2-取代的异构体 (约10%),而2-萘酚则会生成1-亚硝基-2-萘酚。如果用NaNO2与NaOH先作用后再加入乙酸,则可以在芳香环上直接引入亚硝基。

N-亚硝化 NaNO2除了可使碳原子发生亚硝化,也可使氮原子发生亚硝化,在加热条件下,产物可脱去一分子氮气而转化为酯类化合物。

氧化反应 在催化剂等的作用下,NaNO2可将伯醇、仲醇等化合物氧化为相应的醛、酮。

除了可以发生氧化反应以外,NaNO2同样可以参与还原反应,如亚硝酸根能够转化为硝酸根,进而实现对某些化合物的还原。

6.稳定性 稳定

7.禁配物 强还原剂、活性金属粉末、强酸、铵盐、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

8.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

9.聚合危害 不聚合

10.分解产物 氮氧化物

水溶解性 820 g/L (20 ?C)
分子结构

1、摩尔折射率:无可用

2、摩尔体积(cm3/mol): 无可用

3、等张比容(90.2K):无可用

4、表面张力(dyne/cm):无可用

5、极化率:无可用

计算化学

1.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(XlogP):无

2.氢键供体数量:0

3.氢键受体数量:3

4.可旋转化学键数量:0

5.互变异构体数量:无

6.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52.5

7.重原子数量:4

8.表面电荷:0

9.复杂度:13.5

10.同位素原子数量:0

11.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

12.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

13.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

14.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

15.共价键单元数量:2

更多

1.性状: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,无臭,略有咸味,易潮解。

2.pH值:9(水溶液)

3.熔点(℃):271

4.沸点(℃):320(分解)

5.相对密度(水=1):2.17

6.溶解性:易溶于水,微溶于乙醇、甲醇、乙醚。






?亚硝酸钠MSDS



第一部分:化学品名称
化学品中文名称:
亚硝酸钠
化学品英文名称:
sodium nitrite
中文名称
2
英文名称
2
技术说明书编码:
597
CAS No.
7632-00-0
分子式:
NaNO2
分子量:
69.01
第二部分:成分
/
组成信息
有害物成分
含量
CAS No.
亚硝酸钠

99.0%
7632-00-0
第三部分:危险性概述
危险性类别:
侵入途径:
健康危害:
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、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;形成高铁血红蛋白。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、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;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。严重者血压下降、昏迷、死亡。接触工人手、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。
环境危害:
燃爆危险:
本品助燃。
第四部分:急救措施
皮肤接触:
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。
眼睛接触:
提起眼睑,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。就医。
吸入:
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如呼吸困难,给输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
食入:
饮足量温水,催吐。就医。
第五部分:消防措施
危险特性:
无机氧化剂。与有机物、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,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。与铵盐、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。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。
有害燃烧产物:
氮氧化物。
灭火方法:
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,在安全距离以外,在上风向灭火。灭火剂:雾状水、砂土。
第六部分:泄漏应急处理
应急处理:
隔离泄漏污染区,限制出入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(全面罩),穿防毒服。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、有机物、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。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。小量泄漏: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、洁净、有盖的容器中。大量泄漏: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
第七部分:操作处置与储存
操作注意事项:
密闭操作,加强通风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。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,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,穿胶布防毒衣,戴橡胶手套。远离火种、热源,工作场所严禁吸烟。避免产生粉尘。避免与还原剂、活性金属粉末、酸类接触。搬运时要轻装轻卸,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。
储存注意事项:
储存于阴凉、通风的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库温不超过
30
℃,相对湿度不超过
80
%。包装要求密封,不可与空气接触。应与还原剂、活性金属粉末、酸类、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。
第八部分:接触控制
/
个体防护
职业接触限值
中国
MAC(mg/m3)
未制定标准
前苏联
MAC(mg/m3)
0.1
TLVTN
未制定标准
TLVWN
未制定标准
监测方法:
工程控制:
生产过程密闭,加强通风。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。
呼吸系统防护:
空气中浓度较高时,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。必要时,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。
眼睛防护:
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。
身体防护:
穿胶布防毒衣。
手防护:
戴橡胶手套。
其他防护:
工作完毕,淋浴更衣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。
第九部分:理化特性
主要成分:
含量
:
工业级
、试剂级均为
:
一级≥
99.0

;
二级≥
98.0
%。
外观与性状:
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,无臭,略有咸味,易潮解。
pH
熔点
(

)
271
沸点
(

)
320(
分解
)
相对密度
(

=1)
2.17
相对蒸气密度
(
空气
=1)
无资料
饱和蒸气压
(kPa)
无资料
燃烧热
(kJ/mol)
无意义
临界温度
(

)
无意义
临界压力
(MPa)
无意义
辛醇
/
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:
无资料
闪点
(

)
无意义
引燃温度
(

)
无意义
爆炸上限
%(V/V)
无意义
爆炸下限
%(V/V)
无意义
溶解性:
易溶于水,微溶于乙醇、甲醇、乙醚。
主要用途:
用于染料、医药等的制造,也用于有机合成。
其它理化性质:
320
第十部分:稳定性和反应活性
稳定性:
禁配物:
强还原剂、活性金属粉末、强酸。
避免接触的条件:
空气。
聚合危害:
分解产物:
第十一部分:毒理学资料
急性毒性:
LD50

85 mg/kg(
大鼠经口
)

LC50
:无资料

亚急性和慢性毒性:
刺激性:
致敏性:
致突变性:
致畸性:
致癌性:
第十二部分:生态学资料
生态毒理毒性:
生物降解性:
非生物降解性:
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:
其它有害作用:
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,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。
第十三部分:废弃处置
废弃物性质:
废弃处置方法:
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。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,确定处置方法。
废弃注意事项:
第十四部分:运输信息
危险货物编号:
51525
UN
编号:
1500
包装标志:
包装类别:
O53
包装方法:
两层塑料袋或一层塑料袋外麻袋、塑料编织袋、乳胶布袋;塑料袋外复合塑料编织袋(聚丙烯三合一袋、聚乙烯三合一袋、聚丙烯二合一袋、聚乙烯二合一袋);螺纹口玻璃瓶、铁盖压口玻璃瓶、塑料瓶或金属桶(罐)外普通木箱;螺纹口玻璃瓶、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(罐)外满底板花格箱、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。
运输注意事项:
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》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。运输时单独装运,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、不倒塌、不坠落、不损坏。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。严禁与酸类、易燃物、有机物、还原剂、自燃物品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。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,不得强行超车。运输车辆装卸前后,均应彻底清扫、洗净,严禁混入有机物、易燃物等杂质。
第十五部分:法规信息

Write a review here:

  •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(No Ratings Yet)
    Loading ... Loading ...

  • 5 × = fifteen

    Tags:
    • 海量货源

      1000+化工产品,覆盖300+小类

    • 精品服务

      我们以卓越的服务 已经有超过100家合作伙伴

    • 使命

      科技成就美好出行

    • 核心价值观

      成就客户、价值为纲、开放诚信 以奋斗者为本

    [contact-form-7 id="1574" title="Contact Us"]
    法规信息
   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
    (1987

    2

    17
    日国务院发布
    )
    ,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
    (
    化劳发
    [1992] 677

    )
    ,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
    ([1996]
    劳部发
    423

    )
    等法规,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、生产、储存、运输、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;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
    (GB 13690-92)
    将该物质划为第
    5.1
    类氧化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