购物 0

This product was successfully added to cart!

View Shopping Cart

正硅酸乙酯

正硅酸乙酯

USD$0.00

品牌商品推荐

更多 >>
  • 延命草素

  • 醉茄内酯C

  • 1-羟基-2,3,5-三甲氧基-9H-氧杂蒽-9-酮

  • 7-叔丁氧基羰基-7-氮杂螺[3.5]-2-壬醇

  • 富马酸

商品详情

客户评价



?正硅酸乙酯名称


















中文名

硅酸四乙酯
英文名

Tetraethyl orthosilicate
中文别名


原硅酸乙酯




|



正硅酸乙酯




|



四乙氧基矽烷




|



四乙氧基硅烷




|



正硅酸乙脂



英文别名
更多








?正硅酸乙酯物理化学性质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密度 0.9±0.1 g/cm3
沸点 165.5±0.0 °C at 760 mmHg
熔点 -77 °C
分子式 C8H20O4Si
分子量 208.327
闪点 46.7±0.0 °C
精确质量 208.113083
PSA 36.92000
LogP 5.10
外观性状 无色液体带有一种像酒精的气味
蒸汽密度 7.2 (vs air)
蒸汽压 2.5±0.3 mmHg at 25°C
折射率 1.409
储存条件

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、干燥、通风良好的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库温不宜超过37℃。保持容器密封。应与氧化剂、酸类、碱类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采用防爆型照明、通风设施。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。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。

稳定性

1.稳定性 稳定

2.禁配物 强氧化剂、强酸、强碱

3.避免接触的条件 水

4.聚合危害 不聚合

5.分解产物 氧化硅

水溶解性 Hydrolysis
凝固点 -77℃
分子结构

1、摩尔折射率:54.80

2、摩尔体积(cm3/mol):221.7

3、等张比容(90.2K):488.2

4、表面张力(dyne/cm):23.4

5、极化率(10-24cm3):21.72

计算化学

1、氢键供体数量:0

2、氢键受体数量:4

3、可旋转化学键数量:8

4、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(TPSA):36.9

5、重原子数量:13

6、表面电荷:0

7、复杂度:91.2

8、同位素原子数量:0

9、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

10、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

11、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

12、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

13、共价键单元数量:1

更多

1.性状:无色透明液体,稍有气味。

2.熔点(℃):-77

3.沸点(℃):165~169

4.相对密度(水=1):0.93

5.相对蒸气密度(空气=1):7.22

6.饱和蒸气压(kPa):0.13(20℃)

7.辛醇/水分配系数:0.04

8.闪点(℃):43(OC);37.2(CC)

9.引燃温度(℃):260

10.爆炸上限(%):575

11.爆炸下限(%):0.9

12.溶解性:微溶于水,微溶于苯,溶于乙醚,混溶于乙醇。

13.黏度(mPa·s,20?C):17.9

14.折射率(20?C):1.3928






?正硅酸乙酯MSDS





第一部分:化学品名称
化学品中文名称: 正硅酸乙酯;硅酸四乙酯
化学品英文名称: Ethyl silicate;Tetraethyl orthosilicate
中文俗名或商品名:
Synonyms:
CAS No.: 78-10-4
分子式: C8H20O4Si
分子量: 208.33
第二部分:成分/组成信息
纯化学品混合物
化学品名称:正硅酸乙酯;硅酸四乙酯
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.
正硅酸乙酯 78-10-4
第三部分:危险性概述
危险性类别: 第3.3类 高闪点易燃液体
侵入途径: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
健康危害: 吸入、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,对皮肤有刺激作用;其蒸气或烟雾对眼睛、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。接触能引起头痛、恶心和呕吐。
环境危害:
燃爆危险: 本品易燃,具刺激性。
第四部分:急救措施
皮肤接触: 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流动清水冲洗。
眼睛接触: 立即提起眼睑,用流动清水冲洗。
吸入: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
食入: 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,催吐,就医。
第五部分:消防措施
危险特性: 遇高热、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,有引起燃烧的危险。受热分解放出易燃气体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。若遇高热,容器内压增大,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。
有害燃烧产物: 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氧化硅。
灭火方法及灭火剂: 二氧化碳、泡沫、干粉、砂土。
消防员的个体防护:
禁止使用的灭火剂:
闪点(℃): 46
自燃温度(℃): 无资料
爆炸下限[%(V/V)]: 无资料
爆炸上限[%(V/V)]: 无资料
最小点火能(mJ):
爆燃点:
爆速:
最大燃爆压力(MPa):
建规火险分级:
第六部分:泄漏应急处理
应急处理: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,-切断火源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,穿一般消防防护服。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,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。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。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,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,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。如大量泄漏,利用围堤收容,然后收集、转移、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。
第七部分:操作处置与储存
操作注意事项: 密闭操作,全面通风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。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毒面具,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,穿防静电工作服,戴橡胶耐油手套。远离火种、热源,工作场所严禁吸烟。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。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。避免与氧化剂、酸类、碱类接触。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。充装要控制流速,防止静电积聚。搬运时要轻装轻卸,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。
储存注意事项: 储存于阴凉、干燥、通风良好的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库温不宜超过30℃。保持容器密封。应与氧化剂、酸类、碱类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采用防爆型照明、通风设施。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。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。
第八部分:接触控制/个体防护
最高容许浓度: 中国MAC:未制定标准苏联MAC:未制定标准美国TWA:OSHA 100ppm,850mg/
监测方法:
工程控制: 生产过程密闭,全面通风。
呼吸系统防护: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,应该佩带防毒口罩。必要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。
眼睛防护: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。
身体防护: 穿相应的防护服。
手防护: 戴防护手套。
其他防护: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。工作后,淋浴更衣。注意个人清洁卫生。
第九部分:理化特性
外观与性状: 无色液体,稍有气味。
pH:
熔点(℃): -77
沸点(℃): 165.5
相对密度(水=1): 0.93
相对蒸气密度(空气=1): 7.22
饱和蒸气压(kPa): 0.13/20℃
燃烧热(kJ/mol):
临界温度(℃):
临界压力(MPa):
辛醇/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:
闪点(℃): 46
引燃温度(℃): 无资料
爆炸上限%(V/V): 无资料
爆炸下限%(V/V): 无资料
分子式: C8H20O4Si
分子量: 208.33
蒸发速率:
粘性:
溶解性: 微溶于苯,溶于乙醇、乙醚。
主要用途: 用作防热涂料、耐化学作用的涂料、有机合成中间体。
第十部分:稳定性和反应活性
稳定性: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
禁配物: 强氧化剂、强酸、强碱。
避免接触的条件: 接触潮湿空气。
聚合危害: 不能出现
分解产物: 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氧化硅。
第十一部分:毒理学资料
急性毒性: LD50:6270mg/kg(大鼠经口);5878mg/kg(兔经皮) LC50:
急性中毒:
慢性中毒:
亚急性和慢性毒性:
刺激性:
致敏性:
致突变性:
致畸性:
致癌性:
第十二部分:生态学资料
生态毒理毒性:
生物降解性:
非生物降解性:
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:
第十三部分:废弃处置
废弃物性质:
废弃处置方法: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。建议用焚烧法处置。
废弃注意事项:
第十四部分:运输信息
危险货物编号: 33609
UN编号: 1292
包装标志:
包装类别:
包装方法: 安瓿瓶外普通木箱;螺纹口玻璃瓶、铁盖压口玻璃瓶、塑料瓶或金属桶(罐)外普通木箱。
运输注意事项: 储存于阴凉、通风仓间内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仓温不宜超过30℃。防止阳光直射。包装要求密封,不可与空气接触。应与氧化剂、食用化工原料分开存放。储存间内的照明、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,开关设在仓外。配备相应
RETCS号:
IMDG规则页码:
第十五部分:法规信息
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: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(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),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(化劳发[1992] 677号),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([1996]劳部发423号)等法规,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、生产、储存、运输、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;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(GB 13690-92)将该物质划为第3.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。
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:
第十六部分:其他信息
参考文献: 1.周国泰,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,化学工业出版社,1997 2.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、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,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,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.1992 3.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,CHEMINFO Database.1998 4.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, RTECS Database, 1989
填表时间: 年月日
填表部门:
数据审核单位:
修改说明:
其他信息: 1
MSDS修改日期: 年月日





?正硅酸乙酯毒性和生态


Write a review here:

  •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(No Ratings Yet)
    Loading ... Loading ...

  • × 1 = four

    Tags:
    • 海量货源

      1000+化工产品,覆盖300+小类

    • 精品服务

      我们以卓越的服务 已经有超过100家合作伙伴

    • 使命

      科技成就美好出行

    • 核心价值观

      成就客户、价值为纲、开放诚信 以奋斗者为本

    [contact-form-7 id="1574" title="Contact Us"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