描述 |
Glycyrrhizic acid 是甘草里面的活性成分三萜皂苷,为 HMGB1 的拮抗剂,具有抗肿瘤、抗糖尿病等功效。 |
|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相关类别 |
|
||||||||||||
体外研究 |
甘草酸具有一系列抗癌相关的药理活性,如广谱抗癌能力,化疗和放射引起的组织毒性抵抗,药物吸收增强作用和抗多药耐药(MDR)机制,如药物输送系统中的载体材料[1]。在分泌GLP-1的肠NCI-H716细胞中,甘草酸促进GLP-1分泌,钙水平显着升高。甘草酸可通过TGR5活化增强GLP-1的分泌[2]。 |
||||||||||||
体内研究 |
在由链脲佐菌素(STZ处理的大鼠)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中,甘草酸增加血浆GLP-1的水平,其以足以抑制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(TGR5)的剂量被氨苯喋呤阻断。 [1]。甘草酸(Glycyrrhizic acid; 50 mg / kg,ip)显着降低小鼠的TgAb,HMGB1,TNF-α,IL-6,IL-1β水平[3]。 |
||||||||||||
溶解度 |
体外:
DMSO:≥100mg / mL(121.52 mM) H 2 O:<0.1 mg / mL(不溶) * “≥”表示可溶,但饱和度未知。 体内:1。逐个添加每种溶剂:10%DMSO 90%玉米油溶解度:≥10mg / mL(12.15 mM);澄清溶液2.逐个加入每种溶剂:10%DMSO 90%盐水溶解度:10mg / mL(12.15mM);明确解决方案需要超声波和加温3.逐个添加每种溶剂:10%DMSO 90%(20%SBE-β-CD在盐水中)溶解度:≥10mg / mL(12.15 mM);澄清溶液4.逐一加入各溶剂:10%DMSO 40%PEG300 5%吐温-80 45%盐水溶解度:≥10mg/ mL(12.15mM);明确解决方案
|
||||||||||||
储备液 |
|
||||||||||||
动物实验 |
将小鼠[3] NOD.H-2h4小鼠喂养在动物房中直至4周龄。然后将总共24只雄性小鼠随机分成三个不同的组(每组n = 8)。对照组小鼠给予无菌水,无需补充。碘补充剂(NaI)组中的小鼠在饮用水中给予0.005%NaI。 NaI +甘草酸组中的小鼠每天一次用50mg / kg甘草酸处理4周,在碘补充8周后通过腹膜内注射给药。在麻醉下通过外科手术取出甲状腺组织,用冷盐水洗涤,在滤纸上吸干并使用电子天平称重。然后将甲状腺组织储存在-80°C直至使用[3]。 |
||||||||||||
存储 |
|
||||||||||||
运输 |
室温;可能会有所不同 |
||||||||||||
SMILES |
C[C@]12[C@@](C(C=C3[C@]2(CC[C@]4(C)[C@@]3([H])C[C@](C(O)=O)(C)CC4)C)=O)([H])[C@@]5([C@@](C(C)([C@@H](O[C@]6([H])[C@@H]([C@H]([C@H](O)[C@@H](C(O)=O)O6)O)O[C@]7([H])O[C@@H]([C@@H](O)[C@H](O)[C@H]7O)C(O)=O)CC5)C)([H])CC1)C |
||||||||||||
参考文献 |
|
||||||||||||
相关活性 小分子 |
磺丁醚-beta-环糊精 | 环孢菌素 | 2,7-二氯二氢代荧光黄二醋酸 | 1-甲基-4-苯基-1,2,3,6-四氢吡啶盐酸盐 | 4′,4”-双-2-咪唑啉-2-基对苯二丙烯酰苯胺二盐酸盐 | 乙莫克舍 | TD139 | Mitoquinone甲磺酸盐 | GSK2795039 | 5,5’,6,6’-四氯-1,1’,3,3’-四乙基苯并咪唑羰花青碘化物 | 胞内钙荧光探针 BAPTA-AM | AP20187 | GKT137831 | D-虫荧光素游离酸 | 野百合碱 |
密度 | 1.4±0.1 g/cm3 |
---|---|
沸点 | 971.4±65.0 °C at 760 mmHg |
熔点 | 220?C decomposes |
分子式 | C42H62O16 |
分子量 | 822.932 |
闪点 | 288.1±27.8 °C |
精确质量 | 822.403809 |
PSA | 267.04000 |
LogP | 4.64 |
外观性状 | 晶体 |
蒸汽压 | 0.0±0.6 mmHg at 25°C |
折射率 | 1.621 |
储存条件 |
食品级塑料袋外套牛皮纸袋包装。贮存于阴凉干燥处。 |
稳定性 |
1. 如果遵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,未有已知危险反应,避免氧化物。 2. 存在于烟叶中。 3. 甘草根及根茎含三萜类化合物甘草甜素(Glycyrrhizin),主要为甘草酸的钾、钙盐,为甘草的甜味成分。甘草酸水解后产生两分子葡萄糖醛酸和一分子18β-甘草次酸(18β-Glycyrrhetic acid)。 |
水溶解性 | 易溶于:醇;不溶:乙醚 |
分子结构 |
1、摩尔折射率:201.36 2、摩尔体积(cm3/mol):572.6 3、等张比容(90.2K):1677.5 4、表面张力(dyne/cm):73.6 5、介电常数:无可用的 6、极化率(10-24cm3):79.82 7、单一同位素质量:822.403786 Da 8、标称质量:822 Da 9、平均质量:822.9321 Da |
计算化学 |
1、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(XlogP):3.7 2、 氢键供体数量:8 3、 氢键受体数量:16 4、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:7 5、 互变异构体数量:5 6、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(TPSA):267 7、 重原子数量:58 8、 表面电荷:0 9、 复杂度:1730 10、 同位素原子数量:0 11、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19 12、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 13、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 14、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 15、 共价键单元数量:1 |
更多 |
1. 性状:白色结晶性粉末,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。显甜迟后,但留甜时间长。 2. 熔点(?C):212-217 3. 沸点(?C,常压):972 4. 闪点(?C): 288 5. 溶解性:难溶于冷水,易溶于热水,不溶于油脂,其热水溶液冷却后呈黏稠冻胶状。溶于丙二醇。 6. 相对密度(d204) :1.43 |
|
甘草酸毒性英文版
|
~%
甘草酸
1405-86-3
|
文献: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, , vol. 42, # 5 p. 1016 – 1027 |
~%
甘草酸
1405-86-3
|
文献: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, , vol. 42, # 5 p. 1016 – 1027 |
~%
甘草酸
1405-86-3
|
文献: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, , vol. 42, # 5 p. 1016 – 1027 |
甘草酸上游产品? 3 | |
---|---|
|
|
甘草酸下游产品? 3 | |
|
1.本品具有特殊的甜味,其甜度约砂糖的250倍,从甘草中提取出来的甘草酸钠盐,即使稀释4000倍的水溶液也有甜味。但直接作为食品的甜味剂,对某些食品不合适,一般可与砂糖,葡萄糖、糖稀等天然糖类并用或与糖精、甘氨酸、丙二醇等适当配合,方可获得较为可口的甜味。日本1978年生产甘草酸240吨,原料甘草从我国和俄罗斯进口,最高年份,进口甘草12000吨,1978年销售总量中,用于医药、化妆品的占26%,用于食品的占70%,用于卷烟及其他的占4%,在食品方面主要用途是:1.酱油 除了可改善咸味以提高酱油固有味道外,可消除糖精的苦味,对化学调味剂有增效作用。2.咸菜类 与糖精并用腌制咸菜的卤法中,可消除糖精的苦味。在腌制过程中,可克服少加糖而出现的发酵败、变色、硬化等缺点。3.调味 本品可添加腌渍调味液,调味粉或饮食时的临时调味,可增加甜味,得到敌视芭的咸味,季低其他化学调味剂的怪味。4.豆酱 腌制小酱鲱鱼采用本品可起到增加甜味、使味道均匀的作用。在甘草提取的过程中,得到甘草酸铵溶解在含有讲学算量碳酸钠的水溶液中,减压浓缩即得甘草酸二钠(C42H60Na3O16)、甘草酸三钠(C42H59Na3O16)。也用作食品添加剂,作为豆酱、酱油的甜味剂。二钠盐对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1.44克/公斤,三钠盐对小鼠皮下注射LD50为1.54克/公斤。
2.将干燥甘草根粉碎,用水煮沸提取3次,合并提取液过滤后浓缩至原体积的1/5,搅拌下加入浓硫酸至不再析出沉淀为止,静置过夜。收集棕色沉淀,水洗,并在60℃以下干燥磨粉。粉末用丙酮回流提取3次,滤除不溶于丙酮的杂质,丙酮液放冷加20%氢氧化钾溶液至弱碱性,析出晶体为甘草酸三钾盐,其水溶液加酸即可生成游离甘草酸。
3.超临界CO2萃取法 本法在超临界萃取状态下,用CO2做萃取剂,用水 乙醇作挟带剂从甘草中萃取甘草苷,最佳萃取温度为40℃,压力为35MPa,萃取体系与物料的质量比为4~5,萃取时间为5h。提取中CO2不与提取物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,无毒、无污染、无致癌性、沸点低,便于从产品中清除。
4. 从甘草根中提取,在热水中溶解。
海关编码 | 1211903600 |
---|
Glycyrrhizin |
Olean-12-en-30-oic acid, 3-[(2-O-β-D-glucopyranuronosyl-α-D-glucopyranuronosyl)oxy]-11-oxo-, (3β)- |
Potenlini |
Glycyrrhizate |
glycyron |
DerMacrin |
MFCD00167400 |
20b-Carboxy-11-oxo-30-norolean-12-en-3b-yl-2-O-b-D-glucopyranuronosyl-a-D-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 |
(3β)-30-Hydroxy-11,30-dioxoolean-12-en-3-yl 2-O-β-D-glucopyranuronosyl-α-D-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 |
Glycyrrhizic acid |
Glycyrrhizine |
liquorice |
(3b,20b)-20-Carboxy-11-oxo-30-norolean-12-en-3-yl 2-O-b-D-Glucopyranuronosyl-a-D-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