购物 0

This product was successfully added to cart!

View Shopping Cart

硝酸铜,三水

硝酸铜,三水

USD$0.00

品牌商品推荐

更多 >>
  • (+)-2-乙氧基-4-(N-3-甲基-1(S)-(2-(1-哌啶基)苯基)-丁基)羰基甲基)

  • 山嵛酸

  • 氢氧化锶八水合物

  • 4-氨基-8-甲氧基l喹啉

  • 十一烯酸锌

商品详情

客户评价



?硝酸铜,三水名称


















中文名

硝酸铜,三水
英文名

Copper(II) nitrate trihydrate
中文别名


三水硝酸铜



英文别名
更多








?硝酸铜,三水物理化学性质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密度 2,32 g/cm3
沸点 170°C
熔点 114 °C
分子式 CuH6N2O9
分子量 241.60200
精确质量 240.93700
PSA 165.45000
LogP 0.37280
外观性状 蓝色结晶固体
储存条件

贮存于阴凉、通风仓库内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保持容器密封。严禁与酸类、易燃物、有机物、还原剂、自燃物品、遇湿易燃物品等混贮混运。

稳定性

1.与可燃物质混合加热摩擦或撞击能引起燃烧或爆炸。燃烧时产生有毒、刺激性的氮氧化物。对皮肤有刺激性。硝酸铜有三水、六水、九水三种化合物,三水为深蓝色柱状结晶,易溶于水和乙醇,其水溶液呈酸性。溶于浓氨水中形成硝酸四胺酮的络盐,加热该络盐会发生爆炸。加热硝酸铜至 170 ℃ 分解成难溶的碱式盐[Cu(NH3)·2Cu(OH)2],继续加热则转变为氧化铜。 硝酸铜为强氧化剂,与炭末、硫黄或其他可燃性物质一起加热、摩擦或撞击,能引起燃烧或爆炸。燃烧时产生有毒、刺激性氧化氮气体。

2.铜盐使人慢性中毒时, 表现为神经系统机能紊乱、 肝肾功能障碍、 鼻中隔溃疡形成和穿孔。急性中毒时, 可引起恶心、 呕吐、 腹痛、 腹泻, 在血浆和尿中很快出现血红蛋白、 黄疸、 贫血, 红细胞抵抗力下降。对皮肤有刺激作用; 粉尘对眼睛有刺激, 并可引起角膜溃疡

水溶解性 soluble
分子结构

1、摩尔折射率:无可用的

2、摩尔体积(cm3/mol):无可用的

3、等张比容(90.2K):无可用的

4、表面张力(dyne/cm):无可用的

5、介电常数:无可用的

6、极化率(10-24cm3):无可用的

7、单一同位素质量:240.936931 Da

8、标称质量:241 Da

9、平均质量:241.6016 Da

计算化学

1、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(XlogP):未确定

2、 氢键供体数量:0

3、 氢键受体数量:6

4、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:0

5、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(TPSA):132

6、 重原子数量:9

7、 表面电荷:0

8、 复杂度:18.8

9、 同位素原子数量:0

10、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

11、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

12、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

13、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

14、 共价键单元数量:3

更多

1. 性状:深蓝色柱状结晶。

2. 密度(g/mL,25℃):2.32

3. 相对蒸汽密度(g/mL,空气=1):未确定

4. 熔点(?C):114.5

5. 沸点(?C,常压):170

6. 沸点(?C,5.2kPa):未确定

7. 折射率:未确定

8. 闪点(?C):203

9. 比旋光度(?):未确定

10.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(?C):未确定

11. 蒸气压(kPa,20?C):未确定

12. 饱和蒸气压(kPa,60?C):未确定

13. 燃烧热(KJ/mol):未确定

14. 临界温度(?C):未确定

15. 临界压力(KPa):未确定

16. 油水(辛醇/水)分配系数的对数值:未确定

17. 爆炸上限(%,V/V):未确定

18. 爆炸下限(%,V/V):未确定

19. 溶解性: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溶液呈酸性,溶于浓氨水而成二硝酸四氨铜的络盐。






?硝酸铜,三水MSDS



第一部分:化学品名称
化学品中文名称:
硝酸铜
化学品英文名称:
cupric nitrate,trihydrate
中文名称
2
英文名称
2
copper(

)nitrate
技术说明书编码:
2872
CAS No.
10031-43-3
分子式:
Cu(NO3)2
·
3
H2O
分子量:
241.62
第二部分:成分
/
组成信息
有害物成分
含量
CAS No.
硝酸铜

98%
10031-43-3
第三部分:危险性概述
危险性类别:
侵入途径:
健康危害:
吸入对呼吸道有刺激性,出现咳嗽、气短等。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。长期接触引起皮炎、血液损害、肝损害、鼻粘膜溃疡,鼻中隔穿孔。
环境危害:
燃爆危险:
本品助燃,具腐蚀性、强刺激性,可致人体灼伤。
第四部分:急救措施
皮肤接触:
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。
眼睛接触:
提起眼睑,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。就医。
吸入:
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如呼吸困难,给输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
食入:
饮足量温水,催吐。误服者用
0.1%
亚铁氰化钾或硫代硫酸钠洗胃。就医。
第五部分:消防措施
危险特性:
与有机物、还原剂、易燃物如硫、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。与浓氨水形成二硝酸的氨铜络合物,加热即发生爆炸。具有腐蚀性。
有害燃烧产物:
氮氧化物。
灭火方法:
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,在上风向灭火。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。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。
第六部分:泄漏应急处理
应急处理:
隔离泄漏污染区,限制出入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,穿防酸碱工作服。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。小量泄漏:用干燥的砂土、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覆盖。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密闭容器中。大量泄漏: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
第七部分:操作处置与储存
操作注意事项:
密闭操作,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。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。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(全面罩),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,戴橡胶手套。远离火种、热源,工作场所严禁吸烟。远离易燃、可燃物。避免产生粉尘。避免与还原剂接触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。
储存注意事项:
储存于阴凉、通风的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防止阳光直射。包装密封。应与还原剂、易(可)燃物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。
第八部分:接触控制
/
个体防护
职业接触限值
中国
MAC(mg/m3)
1(Cu)(

),0.2(

)
前苏联
MAC(mg/m3)
0.5(Cu)
TLVTN
未制定标准
TLVWN
未制定标准
监测方法:
工程控制:
严加密闭,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。
呼吸系统防护:
可能接触其粉尘时,必须佩戴防尘面具(全面罩)。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,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。
眼睛防护:
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。
身体防护:
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。
手防护:
戴橡胶手套。
其他防护:
工作现场禁止吸烟、进食和饮水。工作完毕,淋浴更衣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。
第九部分:理化特性
主要成分:
含量
:
工业级≥
98%
外观与性状:
深蓝色易吸潮的粒状结晶。
pH
熔点
(

)
114.5
沸点
(

)
170(
分解
)
相对密度
(

=1)
2.047
相对蒸气密度
(
空气
=1)
无资料
饱和蒸气压
(kPa)
无资料
燃烧热
(kJ/mol)
无意义
临界温度
(

)
无意义
临界压力
(MPa)
无意义
辛醇
/
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:
无资料
闪点
(

)
无意义
引燃温度
(

)
无意义
爆炸上限
%(V/V)
无意义
爆炸下限
%(V/V)
无意义
溶解性:
易溶于水、乙醇。
主要用途:
用作氧化剂、镀镍浴添加剂、搪瓷着色剂,铝的光泽剂、有机反应催化剂,也用于制感光纸、杀虫剂及医药。
其它理化性质:
第十部分:稳定性和反应活性
稳定性:
禁配物:
强还原剂、易燃或可燃物。
避免接触的条件:
聚合危害:
分解产物:
第十一部分:毒理学资料
急性毒性:
LD50

940 mg/kg(
大鼠经口
)

LC50
:无资料

亚急性和慢性毒性:
刺激性:
致敏性:
致突变性:
致畸性:
致癌性:
第十二部分:生态学资料
生态毒理毒性:
生物降解性:
非生物降解性:
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:
其它有害作用:
第十三部分:废弃处置
废弃物性质:
废弃处置方法:
建议用控制焚烧法或安全掩埋法处置。破损容器禁止重新使用,要在规定场所掩埋。
废弃注意事项:
第十四部分:运输信息
危险货物编号:
51522
UN
编号:
无资料
包装标志:
包装类别:
包装方法:
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;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;螺纹口玻璃瓶、铁盖压口玻璃瓶、塑料瓶或金属桶(罐)外普通木箱;螺纹口玻璃瓶、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(罐)外满底板花格箱、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。
运输注意事项:
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》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。运输时单独装运,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、不倒塌、不坠落、不损坏。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。严禁与酸类、易燃物、有机物、还原剂、自燃物品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。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,不得强行超车。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。运输车辆装卸前后,均应彻底清扫、洗净,严禁混入有机物、易燃物等杂质。
第十五部分:法规信息
法规信息
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
(1987

2

17
日国务院发布
)
,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
(
化劳发
[1992] 677

)
,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
([1996]
劳部发
423

)
等法规,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、生产、储存、运输、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;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
(GB 13690-92)
将该物质划为第
5.1
类氧化剂。
第十六部分:其他信息
参考文献:
填表时间:
填表部门:
数据审核单位:
修改说明:

Write a review here:

  •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(No Ratings Yet)
    Loading ... Loading ...

  • two + 1 =

    Tags:
    • 海量货源

      1000+化工产品,覆盖300+小类

    • 精品服务

      我们以卓越的服务 已经有超过100家合作伙伴

    • 使命

      科技成就美好出行

    • 核心价值观

      成就客户、价值为纲、开放诚信 以奋斗者为本

    [contact-form-7 id="1574" title="Contact Us"]